首页 >> 品牌资讯 >>公司资讯 >> 为何称之王祖烧坊?历史序幕揭开神秘面纱......
详细内容

为何称之王祖烧坊?历史序幕揭开神秘面纱......

王祖烧坊源起于清代茅台镇,连续十四代传承见证了茅台镇三百年来的沧桑巨变。


图片


图片

图片

《王祖烧坊》品名的由来




自1745年茅台被辟为“仁岸”起岸点开始,由于水陆畅通,八方商贾云集,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,其中以秦商、晋商最为活跃。





清“西南巨儒”郑珍把茅台所酿之酒誉为“贵州之冠”。《遵义府志》记载:“仁怀地瘠民贫,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,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。”




然而,茅台镇酒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,经历多次坎坷甚至破坏,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854年爆发的贵州黄、白号农民武装起义,这次战争遍及全省,延时10多年,茅台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之一,工商业基本上被毁殆尽,茅台镇酒业也陷入中断


图片


茅台镇“王氏酿酒”鼻祖王均柏(1625年—1713年),开设的王氏烧房传至 “天和号”酒师王希茂(1785-1853年)之子王顺,后也因战乱未能幸免被迫停业,此后酿酒转入家庭私酿。直至战乱平息,茅台镇才渐渐得以恢复,王希茂之孙王远仕筹借钱款对外开张经营,只是当时规模尚小。


花间一壶酒,

独酌无相亲。

举杯邀明月,

对影成三人。



图片

至1877年(清光绪三年)四川总督丁宝桢为了开发利用赤水河,奏请光绪皇帝批准,再次疏通赤水河道,于1880年完工,改善了赤水河的交通运输,增加了货运量。茅台渡口一时车水马龙,商贾云集,是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,逐步繁荣了茅台镇的经济,使茅台镇人口急剧增加,也促进了茅台地区酿酒业的发展。

 “三秦客友,运榷滇黔,连樯万艘,出没于穷桑之间”, “蜀盐走贵州,秦商聚茅台”,是茅台镇重新走向繁荣的真实写照。


图片

1887年, “天和号”酒师王希茂的曾孙王廷举继承家业,将酒坊迁回王氏烧坊原址扩大经营,为使后人铭记祖先恩德、将祖传酿酒技艺发扬光大,将“王氏烧房”更名为“王祖烧坊”。自此“王祖烧坊”名号沿用至今。

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官方网站

技术支持: 网一家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